top of page

Zero to One


Courtsy of ae01.alicdn.com

從零到一,這本經典的創業談,已經被無數人討論、爭辯過,因此我並不想在波瀾洶湧的春水中再投入我的一顆小石,畢竟我並沒有經歷太多的創業與業界的經歷。相反的,我希望分享一些在閱讀這本精簡的創業指南中,浮現在我心頭的,那段與FLUX夥伴們度過的日子。

2014年的夏天,在經過幾次的跨國會談後,FLUX所提出的方向願景、以及和我相同年紀的人們的衝勁打動了我。我說服爸媽提供一筆資金,讓我有一個加入他們的切口。在從矽谷歸來後,FLUX在台灣不眠不休的營運,正式啟動,直至今日。話先說在前頭的是,我也曾有不少時候,曾經後悔過這個決定。在我發現我很難兼顧碩士學業不知怎麼與教授交代的時候、在爸媽抱怨著獲利不夠即時的時候、在覺得團隊做事不夠有組織性浪費時間的時候,我都曾經懷疑過我每天學校公司兩頭跑,值得與否?但在即將出國前夕,回首思忖,那是多麼值得回憶的一段時間。

最初的會面,是一個冬天日暮時分,在台大車庫。一百的牙齒因為小熊軟糖掉了。接下來的一年,就如同這神妙的初次會面一般,有嚴肅、有歡笑、有驚喜、有沉默。在車庫拚Kickstarter那段日子,是和時間的短跑競賽。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,新的prototype印的竟然比舊的還糟、軟體UI總是在schedule最後一刻才生出來、東奔西跑收集各種雷雕素材的阿仲、回應不完的comment,但那段日子,用顏色來說的話,大概是金色的吧。雖然辛苦、雖然問題很多,大家都堅信不移問題是能被解決的,只要先撐過去,募資成功後,我們還有許多的資金與時空,可以慢慢解決那些看似輕微的小蟲子。2014年12月22日凌晨兩點,募資計畫告一段落。吳留手的一頓大餐,只不過是接下來的掙扎的序幕。

2015年初,留下Simon把微波爐炸裂的焦味,FLUX舉家遷移到樂利路的辦公室,做好開始量產的準備。但我們才發現,離做好準備,我們還相距太遠。不再是短跑,這段時光是鐵人三項:困難重重、體能與心智同樣都受到嚴厲考驗。從prototype到量產,要思考的遠比做好一項產品繁雜。要從那裡獲得質好價實,又供應足夠的料件?要如何調整產品結構,使開模組裝費用降到最低?要如何代工廠協調,確保產品組裝品質?要建構完整的物流與售後服務機制,有哪些服務可以整合以為消費者帶來最高保障?公司組織如何分配,能讓有限的資源在最適任的人手中發揮?廣告又該怎麼下、下給誰看,才能帶來最高的曝光度與轉換率?更多更多的問題,彼此之間並不是線性相連,而是網狀交纏,生產、行銷、售後、管理,彼此影響、互相牽制。於是每個人負擔的責任越來越多、越來越雜,我看的到每個人臉上的壓力與心中的焦慮,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延遲出貨,越積越重。凌晨四點,我送出延遲出貨公告Update,與Simon一同聽著對街男女朋友大吵,也看著螢幕上的backer們大鬧。

但再長的黑夜,只要堅持下去,總會迎接黎明的。重重困難,終究能找到可接受的解決方法或替代方案。2015年底,FLUX Delta終於迎來第一批正式出貨。那時,為了專注於碩士研究,我已經將重心完全轉移到實驗上。爾後更加成熟的FLUX Delta+帶來更多的功能以及更好的穩定性及軟體支援,公司體制與營運也開始精進,都象徵著FLUX已經逐漸走上當初所設想的,能夠帶給消費者total solution的一家公司。

對FLUX我有太多複雜的情感。愛,我所傾注的一切用心,我親手創作素材撰寫的每一篇Update、回給每個backer與潛在客戶的e-mail、用各種古怪材料印製的小鯊魚,那些都是忘不了的記憶,當初的汗水如今都化成珍珠。痛,悔恨自己沒有更多的時間,沒有足夠的能力,同時兼顧碩士學業並貢獻更多一己所長,最後還需咬牙做出抉擇。驕傲,看見自身參與其中的計畫,逐步成真,最後獲得眾人讚揚。憤怒,供應商毀約、同伴進度落後卻不見蹤影、客戶胡亂造謠謾罵。歡笑,大伙兒一同高歌豪飲,最後胡言亂語四傾八倒。還有那些更細微的、難以言狀的感情,愛慕、嫉妒、酸楚,太多太多,在我心中占據了一塊特別的位置。

在FLUX所學習到的,除了實質層面的設計、量產流程、管理等知識面的增長,或是人際面的拓展與對台灣業界的認知之外,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認清自我。我並不認為自己不適合繼續走新創這條路線,但現在的我更希望能精進一項技藝。一項沒人能取代的技術。Simon的軟體技術、Jim對3D列印的充足經驗、Shawn對各式生產力工具的組織、則安的藝術功力,還有其他人所展現出的經驗與專業能力在在讓我體會到自己的不足。並不是沒有立足之地,而是希望那塊立足之地能與其他人分享一片特殊的風景,能讓其他人站在我的肩膀之上,看得更遠。於是我要去美國一趟,在資源更豐富的地方,好好鍛鍊自己。

對於FLUX的未來發展,其實還有很長的路途要走,而我是以一個初期成員、以及股東的身分如此說的。先說產品的主要功能之一,也就是3D列印這項技術,媒體已炒作許久,為何直至今日,似乎仍然沒有大為風行?原因在於3D列印所需的技能,遠超過2D列印。3D建模是第一道門檻,一般大眾並不具備專業的建模技術,相較於手繪筆畫這類天生具備的能力,沒有練習過的人很難隨心所欲的創作3D圖像。第二道門檻是列印參數的調教,不論3D列印採用原理為何,皆受到許多參數影響:溫度、濕度、列印速度等等,各式各樣的參數,需要配合列印件結構、周遭環境做適度調配,不擁有相當經驗,很難一上手便輕鬆列印。這兩道門檻,都已逐漸在降低,Microsoft在最新的Windows更新,加入了Paint 3D、許多公司也推出適合初學者使用的3D建模軟體;FLUX也在軟硬體的調校上做了許多努力,希望由工程人員無數的測試,找出最適合的軟硬體搭配,減少消費者在這塊的煩惱。FLUX更走出3D列印的框架,提供全方位的數位創作工具,已推出的雷雕、切割刀具等工具頭,大大擴展了產品的可用性,並賦予更多的選擇讓人揮灑創意。但是,消費者是否願意全心擁抱自我創作的精神?有謂是,懶惰為發明之母,幾乎所有的科技都是為了減少花費在某事的心力而產生的,但數位創作工具以現階段而言,卻不盡然能做到這件事。與其自己花費大量時間設計並製作,很多人會轉而購買現有的量產品。鎖定創作者為客群是一個解決的方案,但若回顧初衷,希望達成”for everyone”的目標,繼續探索軟硬體的可能性,投注大量資源將門檻降到最低仍是有其必要。我由衷的希望FLUX能成為改變世界的一股動力,能將3D創作以及高度客製化精神帶入每個家庭,而我也會持續地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有用的人,期許有一天能帶著一泓湧泉歸來。

回到Zero to One這本書,書中提出了許多的論點,有些精闢、有些我卻無法全心認同。從零到一的書名,就說明了Peter Thiel的中心思想:創業,是從無到有的過程。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,而不是金融或是政治,唯有透過技術的創新,才能帶來破壞性的改變,或帶來前所未見的便利、或改變陳舊的體制。而創業,應是看到足以突破的技術,而市場上缺乏能夠引進並推廣這項技術的存在時,才進而執行有意義的創業。以技術為本的創業,才能創造自身的獨立市場、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。以FLUX而言,我相信透過提供更為consumer-friendly的軟硬體整合介面,以及平價但高品質、多樣化的創作工具是FLUX的核心價值,並且能夠運用這項優勢,帶給大眾更多的創作自由以及創造自身的利益。

但我所無法認同Peter Thiel的地方,在於他貶低競爭的價值。從新創產業希望透過創新技術成為獨佔的角度而言,確實競爭並非好事,因競爭時常淪為互相抄襲、削價,而非激發全新的市場,但競爭並非書中所言一無是處。新創產業終究要走向成熟產業,而壟斷總會帶來傲慢與疲乏。要時常保持向前進的動力,思考該如何變得更好,競爭是必要的要素,同時競爭對消費者而言,也時常能夠增加普及的動機,透過競爭,市面上的原有產品將能快速趕上創新技術,並以壓低價格使消費者受惠。以電玩市場而言,微軟與SONY每當獲得壟斷地位,便開始反對市場的演進,而落後的一方,反而積極開發新技術以及抱持開放心態接受消費者建議,最明顯的案例便是近期SONY否決跨平台遊玩,而微軟則與任天堂達成協議。競爭也能促成資源的重新分配,一旦資本由於壟斷而單方面累積,必然會消滅其他新創所興起的動力,最後造成進步的停滯。Peter Thiel倡議當游泳選手獲得金牌的那一天,便該放棄游泳,但跟隨在後的其他選手,也會開始努力與學習,若在此時放棄,無異於放棄精益求精的可能性、將金牌拱手讓人,並可能轉向自身所不熟知之領域而導致失敗。Uber的CEO兼創辦人Travis Kalanick黯然下台,我認為可以歸因於缺乏競爭,使其快速擴張之餘忽略形塑公司文化、完善自身服務以及積極配合在地法規與文化的重要性。攻城掠地的勝利感,使其遺忘了公司真正所要提供的價值所在。FLUX應時時檢視自己的根,對競爭抱持正面心態,堅守自身所擅長提供的核心服務,逐步發展,穩健邁向成熟之路。

閱讀Zero to One時,我腦中不停浮現FLUX:當初,我們要如何才能做得更好?現在,我能做些什麼?未來呢?縱使最後的決定是走向另一條道路,但我仍然期許FLUX能持續的進步、茁壯,終致成為世界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,結合現今逐漸開始發展的VR、AR與3D創作,賦予人們更多的創造力。拋棄慣性思考,審視自我的強項,力求突破性創新,是我從Zero to One裡學到最重要的概念,而我日後也將秉持這個原則,時時警惕自我不可放鬆,並努力以待有朝一日能一鳴驚人。

<<Zero to One>>

Peter Thiel著;Crown Business 2014出版

2017.4.7 閱畢

Recent Posts
Category
bottom of page